随着夏季的到来,尤其是进入伏天以后,患肠道传染性疾病如痢疾、肠炎的人多了起来。
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用“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两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概括。对肠道传染病来说,其发生与否和传染源的数量、类型,苍蝇等媒介生物的孳生情况,人体抵抗力状况,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个人卫生意识、综合卫生条件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其中每种传染病都有自身的流行特点,准确预测疫情是很困难的。从目前情况看,发生水灾可能使肠道传染病的局部发病数有所增加,个别省份也有局部的暴发和流行。
肠道传染病容易病从口入。主要因为:夏季气温较高,适合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一些媒介生物如苍蝇等大量孳生,可将病原微生物携带到食品上,引起疾病传播;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出汗较多,为补充水分,需大量饮水,饮水过多会冲淡胃液,使得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肠道致病菌容易进入人体并迅速繁殖;夏季人们爱生吃瓜果,如未洗净而污染病菌,人吃了也容易患病。
夏季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肠炎和食物中毒等。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有的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但各种疾病又各有特点。
1.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及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痢疾杆菌从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水源或苍蝇等方式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水源和食物受到痢疾杆菌的污染易发生暴发和流行。值得注意的是中毒型菌痢多见于儿童,起病急,痢疾杆菌随污染食物进入体内几个小时就可发病,病情在几分钟内便可急转直下。病势凶险,大多突发高热,继而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和中毒症状,如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死亡。
2.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危害严重等特点。感染霍乱弧菌后一般1—3天内即可发病,短则数小时内发病。霍乱发病较急,病人突然发生腹泻,继而呕吐,一般不发热,随着排便次数的增多,粪便由稀薄黄色转为水样便,甚至淘米水样便,少数病人可有血水样便。病人一般不伴腹痛。当吐泻引起脱水时,病人表现出一系列脱水症状,如皮肤皱缩,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呼吸深而快,尿量大减等。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含有大量病菌,一旦污染水源、食物、餐具和手,就可造成本病的传播。
3.伤寒副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症状主要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和肠穿孔等,副伤寒症状与之类似,但病死率比伤寒低得多。伤寒主要通过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和水,及经接触传播。传染源为发病的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包括无症状者以及病愈后症状消失,但未经彻底治疗,体内仍有病菌存在的人还可以继续排菌,从而污染食物和水,造成传播。
肠道传染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因为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土壤、水源、食物、餐具等,造成疾病的发生、流行,苍蝇、蟑螂是重要的传播媒介,针对这些采取措施就会有成效。抗生素对一些病毒等引起的腹泻无效,而且即使是细菌性腹泻,也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否则会因细菌耐药而延误病情。
(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