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的危害
作者时间2011-12-13 08:48:00

    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 吸烟者高达3亿,还有约4亿人受被动吸烟的危害。香烟烟雾中,92%为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氰酸及氨等;8%为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统称焦油,内含尼古丁、多环芳香羟、苯并芘及β-萘胺等,已被证实的致癌物质约40余种。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尼古丁又有成瘾作用,使吸烟者难以戒除。吸烟是造成死亡、病残的最大病因之一,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紧迫问题。

  一、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若同时接触化学性致癌物质(如石棉、镍、铀和砷等)则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将更高。吸烟可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此外,吸烟与喉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二、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胆固醇升高,前列环素(PGI2)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粘滞度增高。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

  三、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吸烟者下呼吸道巨噬细胞(AM)、嗜中性粒细胞(PMN)和弹性蛋白酶较非吸烟者明显增多,导致肺泡壁间隔的破坏和间质纤维化。因此吸烟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活动时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

  四、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功能,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

  五、其他

    吸烟对妇女的危害更甚于男性,吸烟妇女可引起月经紊乱、受孕困难、宫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质疏松以及更年期提前。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增加胎儿出生前后的死亡率。以上这些危害是由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胎儿血液,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缺氧;同时尼古丁又使血管收缩,减少了胎儿的血供及营养供应,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已经证明,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使受孕机会减少。吸烟还可造成睾丸功能的损伤、男子性功能减退和性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症。

  六、被动吸烟

     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为低,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烟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研究发现,经常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妇女,其冠心病、肺癌发病率增高。孕妇被动吸烟可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胎儿产前死亡率增加65%。

  七、戒烟

    综上所述,可见吸烟对人体健康危害之大,而戒烟后,其毒性作用将渐渐减少,大多数病变都可有不同程度的逆转。 戒烟方法很多,诸如针灸戒烟、戒烟糖和戒烟茶等,但主要是心理取胜,吸烟者真正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就会决心及早戒除。

陈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