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组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的临床症状。亚健康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仪器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即心肝肾等功能正常,但又频繁出现不健康的生理状态。该病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有报道说当今世界约有50%~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25岁~35岁人群中此比例呈上升趋势。
一、简便的中医益肾法
(一)药茶:选用2-3味泡茶饮,枸杞子、杜仲叶、桑葚子、菟丝子、益智仁、红景天等
(二)食疗:黄芪炖乌龟、墨鱼蛋炒洋葱、杜仲核桃猪腰汤、黑鱼豆腐羹、生地黄乌鸡煲、干贝菌菇煲、山药白果木耳小炒、芝麻核桃蒸糕、黑豆龙眼粥等。
(三)中成药:常用举例:肾阴虚(口燥咽干、手足心发热,心烦盗汗,午后或半夜热甚、形体消瘦、失眠健忘,齿松发脱、舌质红、少津,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可服六味地黄丸。腰酸痛伴小便赤热、白带黄稠,可服知柏地黄丸。腰酸痛伴眼花翳障可服杞菊地黄丸。肾阳虚(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夜尿频多、肢冷下身畏寒、下肢浮肿、动则气促、发枯齿摇、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可服桂附地黄丸。
(四)自我按摩:
大家肯定在想,最好有一种不吃药、不打针、不花钱的方法,来调养肝肾脾胃,真的有!中医自古以来就有简、便、廉、验的自我按摩调理养生法,我现在就在这里先教各位学会几种简单的按摩手法:
1. 腰部按摩操: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有补肾纳气、养肾疏通经络的功效。
2.按揉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足掌心处。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30-59次;也可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穿过涌泉穴100次。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经气,使肾气旺盛,延缓衰老。
二、简便的中医疏肝法;
(一)药茶:选用2-3味泡茶饮,芍药花、佛手片或花、代代花、白菊花、绿梅花、玫瑰花、茉莉花、青皮、薄荷等。
(二)食疗:黄花菜香菇炒猪肝、佛手黑木耳小炒、灵芝佛手鸡枣汤、佛手绿茶炒虾仁、牛柳炒京葱、西兰花炒香菇、砂仁釉汁粥、桂花金桔圆子羹等。
(三)中成药:疏肝理气解郁、养血调经常用逍遥丸等。
(四)自我按摩:
1. 摩擦膻中穴: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两掌重叠按在两乳间的膻中穴上下擦动30次。有助于舒理气机,刺激胸腺,增强免疫机制。
2. 摩擦两胁肋:肝的经洛循行于胸乳、胁肋、少腹部位,用两掌分别置于两乳至两侧少腹上下擦动30次。有助于舒畅胸胁及腹部经络,调理气机,增强免疫机制 。
三、简便的中医健脾胃法。
(一)药食粥:根据情况选服薏苡仁红枣粥,茯苓山楂陈皮粥,山药莲子粥,芡实小米粥,淮小麦大枣桂花粥等。
(二)食疗:讲究红、黄、黑、白、绿食物色彩搭配多样化,讲究少食多餐,少荤多素,少硬多软;少吃食品,多吃食物;少吃精品,多吃杂粮;少吃饮料,多吃果蔬。
(三)中成药: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可服健脾丸。脾虚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可服归脾丸。胃寒不适,不思饮食,胃脘满闷,泛吐酸水可服香砂养胃丸。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可服保和丸等。
(四)自我按摩:
1.按摩腹部法:用手掌按摩腹部,从腹脐中央开始顺时针环转摩腹,由内向外30—50次,再逆向环转30—50次。腹部有神阙、中脘、天枢等要穴,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辅助治疗胃胀、腹痛、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
2. 健脾敲打足三里:足三里是保健穴,古人称之为“长寿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脊1横指胫前肌上。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不仅可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有的朋友说:我没有时间哪,有没有只按摩一个穴位既能益肾,也能疏肝,还能健脾的呢?有!有个穴位叫三阴交,是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大家已经了解了: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所以,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本文由刘小菊主任医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