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最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很容易腐败,加之苍蝇叮爬,污染食物,就很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种类
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五种,分别是细菌性(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约占60%至70%)、化学性(如农药、金属污染、亚硝酸盐)、动植物性(如河豚、豆角、毒蘑菇)、真菌性(如发霉的花生、粮食)以及衍生的不明原因病毒(如轮状病毒)感染的食物中毒。
二、如何判断是否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后4-10小时发病,但化学性食物中毒进食几分钟后就会出现症状,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后2小时左右发病。食物中毒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恶心、呕吐等情况。吐泻严重的还会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三、发生食物中毒如何处理?
一旦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症状轻微者可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催吐: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的方法催吐,也可饮大量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服用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服用氟哌酸、黄连素会有一定效果,但仍需就医治疗。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时间较长(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保留食物样本,提供给医院和疾控部门进行检测。
四、如何预防夏季食物中毒?
1、防止蔬菜农药残留中毒。在清洗前用清水浸泡10至20分钟。另外,用淘米水、淡盐水清洗蔬菜,可有效清除残留农药、添加剂等有害物质含量。
2、日常做饭、菜,尽量本着吃多少做多少的原则,新鲜蔬菜最好当顿吃完,尽量不剩饭菜,蜡样芽胞杆菌最爱就是剩饭。夏天,即使不过夜的饭菜,也一定要用食物盒或保鲜膜包好及时冷藏,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也可有效减少亚硝胺等有害物质的产生。隔夜剩菜剩饭食用前一定要回锅烧透。
3、用冰箱内贮存食品,可以延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高的贮存温度、贮存过久、反复冷藏都会使食物变质。贮存温度:新鲜蔬菜水果4℃,鱼肉类0℃以下。
4、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每次切熟食前,要把刀、案板等烫洗清洁后再用。
5、海鲜食品必须要熟透。好多海产品、鱼、虾、贝类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必要时在海产品中适量加醋或大蒜将有助于杀灭这种细菌。
6、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接触动物后要彻底洗手等。
此外,有些腹泻虽然不属于食物中毒,但在夏季也要注意。比如过度食用冷饮、吃大量雪糕,还有贪饮凉啤酒,或是在吃饭后又马上吃冰西瓜等降温冷食,这些行为都极有可能因冷热不均刺激肠胃,进而引发拉肚子、胃痛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