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动 改变生活方式
作者陈伟群时间2013-07-12 21:56:00

    运动治疗的意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减轻体重,改善血脂情况;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肺功能;防治骨质疏松;增强身体灵活度;改善情绪。

    一、运动时间与强度

       应从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不要在空腹时运动!

      运动强度:以周身发热、微出汗为佳,但不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脉率=170-年龄。

    二、 运动频度

每周锻炼3-5次为最适宜,若每次运动量较小,而身体条件又较好,每次运动后均不觉疲劳的患者,运动频率可为每天1次。运动锻炼不应间断,若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弱。

    三、运动方式的选择

一般运动方式: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轻度运动

中度运动

稍强度运动

购物、散步、做操、太极拳、气功等。

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梯、健身操等。

跳绳、爬山、游泳、球类、跳舞等。

一般可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如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骑自行车等。

无氧运动如快跑等使乳酸生成增加,导致气急、肌肉酸痛等,不主张采用此种运动。

    四、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前

全面体检:与医生共同讨论,确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袜,要注意鞋的密闭性和透气性;运动场地要平整、安全,空气新鲜。

    —运动时

先做热身运动15分钟,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变化,运动中要注意饮一些白开水,以补充水分和氧的消耗。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憋气、出虚汗,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即将结束时,再做10分钟左右的恢复整理活动。

   五、有助于坚持运动的方法

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安排在较为方便的时候,结伴运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

   六、不同运动所消耗的热量 

运动项目

坐着

站着

作家务

散步

慢慢的游泳

中等速度

的行走

打羽毛球

跳舞

中等速度骑自行车

消耗热量(千卡/小时)

100

140

150-250

210

300

300

350

350

660

重点运动项目简介步行

优点:运动强度较小,比较安全;特别适合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患者。建议从慢速步行开始,逐渐增加步行速度,中间可穿插爬坡或登台阶等。

可从5000步/日开始,渐增至7000~10000步的步行,进而快步步行,阶段性地增加运动量,115~150步/分钟,2~3步/秒。心率达到一定标准:20~30岁约130次/min,40~50岁约120次/min,60~70岁约110次/min。每次持续10~30min,每周3次以上。

也可遵循“3、5、7”原则,即每日3000米(30min内),每周5次,每次步行后脉搏与年龄之和为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