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选用什么样的容器煎药
最好用砂锅、陶锅和耐火玻璃容器及专用的电熬药锅;其次是不锈钢锅、搪瓷锅、铝
锅。切忌用铁锅和铜锅煎煮中药,它会与药物产生化学反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并会
影响治疗效果。
⒉ 煎药的程序
先把药物放入锅内,然后加入凉的饮用水,水量要没过药物1寸左右,浸泡1消失
左右,再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
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氺适量(比第一次要少些),进行第二次煎煮,叫
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⒊ 煎药的时间: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⑴ 头煎药用中火偏大煎煮10—15分种,第二煎药用10分钟,适用于治疗急性热病、
外感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
⑵ 头煎药用中火煎煮20—25分种,第二煎药用15—20分钟,适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
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用药。
⑶ 头煎药用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种,第二煎药用20—30分钟,适用于治疗虚
损性疾病,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补养性药物。
⒋ 先煎和后下
⑴ 先煎:有些质地坚实的药物,如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矿石类药物(石膏、代赭石)比其它药物需要更多煎煮一些时间,这类药由药房另包,并注明“先煎”字样。先煎药需先放入锅内煎煮15分钟以后,才可以放入其他群药,其他群药可先用少许凉水浸泡。
⑵ 后下: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煎时间长了会损失药力,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也是由药房另包注有“后下”字样。
⒌ 包煎和烊化
⑴ 包煎:把某种药物用纱布袋包起来与其他药一起放在锅内煎。
⑵烊化:把胶状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放入已煎取的药液中,再用文火将胶慢慢融化的做法。烊化时间以胶体融化完为准。
⒍ 冲服和兑入
⑴ 冲服:主要是一些不能用氺煎熬的粉末状药物,用药的量比较小,如羚羊粉、琥珀面、紫雪、珍珠粉等,放入煎好的中药里,摇匀后服下;也可将粉剂直接放在口中,用煎好的汤药冲服。
⑵ 兑入:将一些液体药,如竹沥水,兑入已煎好的中药里一起服用;或将另煎的药液兑入已煎好的中药里一起服用,如人参,另煎后兑入汤药中服用。
⒎ 煎煮汤剂的注意事项
⑴ 注意调节煎药的水量。在用水浸泡药剂的时候,兑水先要少一些,然后根据药物吃进的水量不同和煎煮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可以适当再兑入一些凉水才能放在火上煎煮。
⑵ 在煎煮的过程中,要适当用竹片或是竹筷子搅动药物,使得药物煎煮均匀。
⑶ 注意要防止把药煎干或是糊锅。煎糊的药不能再服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⑷ 煎药中途不能兑入凉水,若是发现煎煮中水量过少,可适量兑入热开水。
⑸ 要注意药物的特殊煎法,一般医生会主动指导煎药方法。例如:煎煮麻黄汤时要除去上沫,这样可以减少或消除药物的副作用。又如:药中有大枣的,一定要自己把大枣切开,最好不整着煮,这样药效才会发挥的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