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是我国特产水果之一,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而得名。其味甘酸、性温、无毒,归肺、胃经,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有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可见杨梅有有生津止渴、开胃健脾、止痢止吐的功效。现代科学研究同样发现,杨梅中含有多种机酸,维生素C、B族,适宜患有胃气痛、烦渴、急性胃肠炎、痢疾、口腔咽喉炎、肥胖、癌症及放疗、化疗等患者食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食用杨梅,凡阴虚、血热、火旺、有牙齿疾患和糖尿病患者忌食;杨梅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溃疡病患者要慎食;杨梅性温,故与生葱同食,不宜过量。同时杨梅也不宜与柿子同食。
最近我科收住一例肠梗阻患者,患者中年女性,入院时腹痛难忍,腹胀明显,极为痛苦。然而,经过一番检查,详细询问病史,罪魁祸首却是杨梅。该患者就是因为吃较多杨梅,合同杨梅核一起食下,同时又食少量柿子,这些食物中富含的鞣酸与胃肠液中的蛋白酶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大量的沉淀物在胃肠道的机械作用下随即黏合成大的团块,另一方面胃蛋白酶活性降低,食物不易消化,食糜裂解减少,也有利于食团形成,极易引起食团性肠梗阻。
疾病重在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所以,生活中未病先防非常重要,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蔬菜;酒后避免进食果实类的食物;避免过度进食含有鞣酸成分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