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作者四病区时间2014-03-26 15:45:00
   

一、基本概念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年龄以青少年多见,男女比例相当。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多系统疾病。发病以育龄期女性多见。目前认为其发病与感染、遗传、内分泌学、营养、吸烟等其他因素有关许多研究提示环境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参与发病。虽然本病可有多种系统性表现,但对称性的累积外周关节的持续性滑膜炎则是改变的特征性表现。滑膜炎症可导致软骨破坏和骨质侵蚀,而最终影响关节的完整性是RA的标志。

 

二、临床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起病较急,受累关节以大关节为主,开始侵及下肢关节者占85%,膝和踝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肩,肘和腕,手和足的小关节少见,关节病变呈多发性和游走性,关节局部炎症明显,表现有红,肿,热,痛,压痛及活动受限,持续时间不长,常在数日内自行消退,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残疾,复发者少见。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在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可伴发热,咽痛,心慌,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等表钡,病情好转后可恢复至正常。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隐匿起病,病初可出现单个或多个关节肿痛,大多为手指和(或)足趾关节对称性肿痛,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足关节最多见,其次为肘、肩、膝、踝、颈、颞颌及髋关节等。远端指间关节及脊柱、腰骶关节极少受累。受累关节炎症导致充血水肿或渗液,是关节肿痛、压痛及僵硬。关节疼痛以夜间、晨起为主。慢性期多呈梭形肿胀,伴或不伴有关节肌肉萎缩。疾病晚期常见关节畸形,如掌指关节脱位,手指像尺侧偏斜,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形成鹅颈样畸形,掌指关节肿大屈曲呈峰谷样畸形,指间关节严重屈曲呈“纽扣花”样畸形,膝关节外翻等畸形。

 

三、疾病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无明显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子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l0E9/L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而本病X线表现无明显特殊征象。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可见于2/3以上的患者。广泛采用的检查主要是检测IgM型类风湿因子。但类风湿因子对诊断无特异性,类风湿因子可见5%健康人。普通人群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中有10%-20%类风湿因子阳性。而且,除RA外的其他基本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而近年来RA的自身抗体广泛用于RA的早期诊断,包括APF,AKA,AFA,CCP等。双手、腕关节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关节附近骨质疏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或脱位。

 

四、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保暖,卧床休息;控制链球菌感染,首选苄星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抗风湿治疗,单纯关节受累者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已发生心脏炎的患者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目前较多选用包括有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钠片、美洛昔康片、塞来昔布胶囊、尼美舒利片等;慢作用抗风湿药,包括有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柳氮磺吡啶片、羟氯喹片、硫唑嘌呤片、环孢素片等,以及目前研究较热点的生物制剂,目前国内上市的有三种,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息单抗、阿达木单抗,慢作用药目前提倡联合给药为主,在选用生物制剂时,也应联合应用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主要作为慢作用抗风湿药起效期间“桥梁用药”,提倡小剂量短疗程为主。

 

五、预后

   风湿性关节炎一般经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缓解通常发生于第一年。女性患者较男性更易有持续的滑膜炎,侵蚀性病变进展更快。存在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的患者预后更差,病情活动持续超过一年预示预后不佳。总体来说,患者的影像学破坏是以一定速度进展的,功能障碍在病程早期就可以发生。随着近年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越来越多,疾病的总体预后在逐步好转,包括关节的致残率也在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