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我们有个“世界睡眠日”吗?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安全出行”。
失眠的原因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心理压力及工作性质时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原因,一旦人的内心感到紧张、压迫、害怕、担心等,就很难拥有一个好的睡眠质量。
1、个人心理素质 刘麦仙说,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其承受压力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心理素质较强的护士在面对压力与风险时,会显得相对轻松、无谓,因此,这部分人的睡眠质量会相对较好;相反,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在面对繁忙的护理任务,患者及家属的催促、抱怨以及上级领导的批评时,其内心波动和心理压力会更大、更突显,因此,她们的睡眠质量会相对较差。
2、频繁的夜班 被称为“夜行者”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承受繁忙、高压的护理服务,还要隔三差五的值夜班,因此,生物钟的颠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刘麦仙说,几个夜班下来,大部分护理人员都会觉得黑白颠倒、作息混乱。
3、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 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刘麦仙认为,病人及其家属的不理解及各种无理要求,在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恶意侮辱或要求过分的患者,更是人护理人员压力大增。“在压力、委屈与无奈面前,哪个护士能安心入睡呢?”刘麦仙这样说道。
4、对护理服务的高要求 在临床护理人员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年资越大、技术越好、工作时间越长的护士,其“胆子”却越来越小。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新护士对护理要求、操作技能的不了解、不熟练,而少了许多心理负担,当她们结束一天的护理服务后,能很快地忘记工作,进入甜美的梦乡。相反,一些老护士,特别是责任护士,她们因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更高、对护理操作精准度的把握更严、对护理差错所导致的后果更清楚,所有承受的工作压力更大。而这样极易影响睡眠质量。
5、多重的身份 作为护士、特别是女护士,除了是为别人健康保驾护航的白衣天使外,还是女儿、妻子、母亲、儿媳····这些多重的身份,使她们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工作和家庭的各种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心理压力的原因和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
保持良好睡眠的方法与技巧
如何使护理人员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时,调整心态很重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调整自己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提升睡眠质量。
上班时认真工作,仔细完成每一次的交接班;下班后换个心情,读读书、听听音乐,约三五个好友一起聊聊天、逛逛街等,暂时忘记繁忙、沉重的护理工作;不要只听负面评价,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认识领导的批评,不可盲目地“对号入座”;积极应对已经出现的护理差错;及时与同事、领导等进行沟通,正确,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多参加医院、团队组织的各种业余活动;及时发泄不良情绪,不把消极情绪带到工作、家庭生活中。
除了调整心态,刘麦仙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应早睡早起,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因为上了一个夜班而昏睡一天,当睡眠时间过长时,人们会从深度睡眠状态进入浅度睡眠状态,从而容易出现多梦、生物钟紊乱等现象。
护理管理者应多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多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在谈论某项护理失误时,管理者应就事论事,并以教育、指导为主,让护理人员没有委屈、顾虑感。刘麦仙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医院可以为护理人员设立专门的情绪宣泄室、心理减压小组等,让护理人员有个可以发泄、减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