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流行。
密切接触者:患者发病后可能接触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员,如陪护、救治、转运患者及尸体处理等人员。
医学观察: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进行21天。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相关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相应检测。
埃博拉的预防
目前没有获得许可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 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人们采取可对自身带来保护的措施,这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仅有方法。
预防感染的方法
1. 了解疾病的本质,它如何传播,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2. 在受到影响的雨林地区,减少与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即果蝠、猴子或猿)。
3. 食用动物产品(血液和肉)前要彻底煮熟。
4. 如对病人实施医护,要戴手套并使用防护装备。
5.到医院探视病人或者在家实施照护后建议定期洗手。
6.埃博拉死者应当在使用保护性较强的装备情况下得到处理,并立即将其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