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
春天,根据春气升发的特点,我们可以多按摩太冲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以舒肝健脾胃。饮食调养上,最好少吃点酸味食物,多吃点甜味食物,以养脾脏之气,比如山药、莲藕、萝卜等,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生活上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助阳外泄。
夏天阳气旺、多雨潮湿湿气重,但人们在夏季有贪凉的倾向,最容易产生湿邪,损伤脾胃阳气,故夏季养脾胃重在除湿,应该少淋雨、少贪凉、少吃寒凉食物。夏季里还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以补养心气。多按摩极泉穴、神门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以养心健脾胃,还可以用艾灸关元穴的方法,以补益人体的元气和肾气。
秋天因为经过炎炎夏日,体内能量消耗较大,饮食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冷食冷饮损伤脾胃的阳气,有时还容易患感冒、腹泻,故应选择清淡、细软食物,可适当多喝一点粥,可以帮助脾胃滋阴,以助人体阴阳平衡。多刺激太渊穴、列缺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以养肺健脾。
冬天由于天气比较冷,人们不愿意外出运动。身体长时间得不到锻炼会影响消化功能,加上冬季抵抗力下降,易造成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因此冬季要坚持活动。此外,由于天气转凉,人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使胃及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胃病复发,可多按摩关元穴、太溪穴、气海穴、肾俞穴等,以强肾健脾,饮食上我们可以多吃些甜味的食物,为身体提供热能,抵御寒冷,如蜂蜜、蜜饯等。
总的来说,我们一年四季都要养好脾胃,脾胃好是健康的基础。
脾胃病科 张奕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