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已至 正是护阳养肝时
作者健教办时间2016-02-08 10:40:00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立春之后天气逐渐暖和,万物复苏,人体的阳气也逐渐散发出来。立春养生为主,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性条达,“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可以通过外出活动,多晒太阳等调养情绪的方法,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从而条达肝气,达到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运行的目的。

健康起居:晚睡早起,多晒太阳,与日俱兴

民谚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相对冬天来说晚一点睡、早一点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睡觉也是养阳的一种方法。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克服倦怠懒睡的习惯,适当夜卧早起,增加室外活动,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多晒太阳,尤其是晒后背也是“养阳”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背为阳中之阳,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具有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人一旦受寒,便会损伤阳气,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晒后背就是借助太阳的温煦作用达到疏通气血经络的作用,当然在后背拔罐、温灸、烤灯等也取得同样功效。

注意保暖:春捂护阳,下厚上薄

谚语云:“春不减衣,秋不戴帽”,说的是早春季节不要急忙把棉衣脱掉。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宣发,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

所以,防寒保暖仍是立春养生的重点。此时衣着主张“下厚上薄”,以助春阳升发之势,正如《老老恒言》所云:“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当然,坚持锻炼同样重要。

饮食调养:少酸加辛,助阳养肝

此时,多吃升阳食物如香菜、韭菜、洋葱、茼蒿、香椿、萝卜、芥菜、豆苗等。萝卜生食辛甘而性凉,熟食味甘性平,立春时节食用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而且有理气、祛痰、止咳等功效。韭菜,又名起阳草,辛温发散,具有补肾益肝作用,食之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畅达。

在饮食药膳方面,针对立春的时节特点,可食用一些养肝柔肝、疏肝理气的药材和食品,药材如何首乌、枸杞、香附等,食品如花生、姜、葱等均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护胃养脾同样重要,可选择大枣、山药等味甘养脾之品做成大枣粥、山药粥食用。

养生食疗:

豆芽拌香菇

【材料】豆芽100,香菇80,葱白丝、香菜末、食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香菇洗净、焯水后切片,葱白洗净、切成丝,香菜洗净、切成末。取一圆盘,放入豆芽、香菇、葱白丝、香菜末,加入食盐、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疏肝和胃,扶正补虚。豆芽清热除湿、疏肝和胃,香菇扶正益气开胃,葱白丝、香菜末取其发散升提之功。

山药小米粥

【材料】山药200,小米100,枸杞15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块。小米加水提前泡半小时,然后入锅煮开,改小火,加入枸杞、山药块一起熬煮。稍搅拌,小火熬煮30分钟,再适当加入小葱、姜丝调味即可

【功效】滋肾益肝,健脾益胃。枸杞养肝,小米健脾,山药健脾滋肾,加姜葱增强升阳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