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
专家提醒,夏日预防中暑,首要尽量减少烈日当空时外出,若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如遮阳伞、戴凉帽、太阳镜等。外出要备上风油精、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金银花露等常用药品,以便不适时应急。此外,夏日着装应简单宽松舒适,选择吸汗透气性好的面料,色彩应素雅大方,减少紫外线的吸收。同时,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该适当多饮水,以饮温开水为好,以促进新陈代谢、内热的排出。
天气太热,老人、儿童及一些体质虚弱的人易中暑,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口渴、大量出汗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 一旦发现,应立刻离开高温环境,把患者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喝温开水,或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在额头和太阳穴处涂一点风油精等,情节严重要及时送院处理。
起居
炎热的夏季,市民空调叹得多,不少人热天也会觉得体内寒湿气比较重。夏天不仅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尤其广州地处南方,潮湿气盛,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暑邪和湿邪易于相伙为患侵犯人体而发病。
同时,炎暑盛夏,不少市民的“贪凉坏习惯”,如过吃冷食,吹空调过冷过久,睡地板等都会使寒邪更容易进入体内损伤阳气,使人感受暑热兼寒湿,出现疲倦,四肢困重,口中黏腻,胸闷心烦,恶心厌食,小便短赤,腹痛腹泻,大便稀溏,甚至肛门灼热等症状。
为避免寒湿之气入侵人体,市民不应贪凉露宿,电风扇不能裸体直吹,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6℃,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换气。并适当多吃清热解暑、益气生津的食材。此时,内服被称为“暑湿圣药”的各种剂型的藿香正气均十分有效。
调理
中医认为,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而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由于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也可选择游泳、瑜伽等。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都应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出汗后应及时换衣服,稍息片刻后洗温水澡。
同时,情志也要“多静”,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注意保持“心静”。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气平和,做到“心静自然凉”。
饮食
天气炎热时,人们往往不思饮食,特别对油腻食物感到厌烦。因此,夏日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宜,多吃杂粮、蔬菜,避免肥甘厚味。可适当多吃消暑清热、生津解渴的食材,如赤小豆、扁豆、薏米、白茅根、绿豆、豆腐、荷叶、芦笋、水芹、苦瓜、冬瓜、丝瓜、节瓜、西瓜、雪梨、枇杷等。
市民可常喝五花茶(金银花、菊花、木棉花、槐花、鸡蛋花)、绿豆汤、西瓜汁、荷叶水、酸梅汤等以解暑。另外,夏季进食冰镇食品应适度,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