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选择去火中药
作者健教科时间2016-09-25 16:59:00

秋季干燥的气候会加重内火的蓄积,很多人会选择储备一些传统的下火药用以祛除内火。丽水市名中医、丽水市中医院林绿冬主任中医师提醒,虽然都是上火,但起火点不同,其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如果不按照症状盲目用药去火,很可能造成火上浇油的局面,让身体陷入更大的麻烦当中。

林绿冬主任说,中医将身体内火分为几种类型。心火主要症状是舌尖发红,反复出现口腔溃疡;肺火主要是不断干咳等呼吸系统症状;肝火则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舌边尖发红、双目发红;胃火旺盛则往往导致口臭、牙龈出血、便秘等。而由于肾虚导致的虚火旺盛则主要表现为盗汗、烦热、失眠等。这些不同的上火症状必须用不同的药物来进行调理。

     服用中成药去火莫超一周

     如果选用中成药调理内火,一定要对症选择。心火旺盛者,可以选择导赤散肺火旺盛者可以选择银黄清肺丸,调理肝火适宜使用龙胆泻肝丸,去胃火不妨试试清胃散,虚火上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知柏地黄丸。

    林绿冬主任提醒,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最终目的是使人体阴阳归于平衡,适可而止,不可偏颇。否则过犹不及,一样会对人体有害。所以,选用中成药去火的患者,一定不能把中成药当做长期调理用药,一般治疗推荐使用3~7天。因为是药三分毒,长期使用这类下火药物可能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很多人经常使用的牛黄解毒片,长期使用还有可能造成慢性砷中毒。如果一周以后症状不能缓解,就必须就医。

    调理去火首选水煎中药

    对于调理去火,首选自熬中药。因为汤剂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量的增减、配伍。比如患者上火的同时还伴有脾胃虚寒,这时候配药就可以加入温性的药材以中和去火药材对脾胃的伤害,而这种效果是中成药无法达到的。此外,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人,比如常有流鼻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也可以选用金银花、蒲公英、菊花、小蓟等中草药,捣汁或熬水,连续服用一周左右。但要注意,脾胃虚寒,经常腹泻的人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