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冻疮小贴士
作者四病区时间2018-01-05 16:02:00
        引起冻疮的主要原因是寒冷外袭,尤其是在湿冷的寒风里,裸露的手指、冰凉的脚趾以及耳廓部位最易发生;其次是身体本来就虚弱不耐寒,暴热着冻或暴冻着热也易引发冻疮。

肌体外受寒邪之后,则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以致气血瘀滞,肌肤失去温养而发病,轻者限于皮肤浅部,重者则肌肤坏死、溃烂且不易愈合,甚至损伤筋骨。

冻疮初起时,患处会出现一角硬币大小的硬块,充血、红肿,继而麻木、灼痒,特别是捂热以后更是奇痒难忍。

如若不采取防治措施任其发展,患处皮肤则会由灰白逐渐变成暗紫色,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似乎一触即破,疼痛剧烈。溃破的水泡,形成一个个不易愈合的溃疡。

若再不医治,溃疡面会纵深发展,伤及筋骨,造成皮下组织坏死。坏死的组织结痂、脱落,收口缓慢,可能缠绵长达数月,乃至春天气温回暖时才能告愈。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的养生观,那么冬天我们如何预防冻疮的发生呢?


注意保暖

之所以产生冻疮的基本原因是天气寒冷,所以要对一些容易发生冻疮的部位严加保护。例如:手指、手背、面部、耳廓、脚趾,脚后跟等部位。


适当食补

冬季寒冷,人体热量不足也是产生冻疮的主要原因。要加强维生素E,维生素A等摄入量。例如核桃,胡萝卜等;阳虚者应选择吃些牛肉、羊肉、鹿茸,肉桂等温补食品以增强身体耐寒能力;也可吃些热性的食物,如胡椒、生姜等,也会起到一定的御寒效果。冬季养肾也可吃些黑色食物。中医认为,黑色食品能入肾强肾,冬季可选择黑米、黑芝麻、黑木耳,黑枣等食物。

 

加强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或随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性,是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但勿在户外活动时间过长,在室内也不可久坐不动。可以随时做一些活动,如手相互揉搓。同时还应注意穿着的舒适性,鞋袜的大小要松紧适宜,不要过紧、过小,以免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鞋垫,要选用一些吸汗性好的、透气性强的。

 

温水浸泡

如长时间在外手脚受冻、冰冷,回家第一步是将受冻的部位用温水浸泡,15-30度为宜,然后揉捏。促进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如果已有冻疮的人不能直接用热水泡或者用电暖器来烤,这样可能会加快冻疮的溃烂,冻疮需要循序渐进的来复温。

 

积极治疗

对已发冻疮初浅的部位,可采用温水浸泡后,揉搓等发热后涂擦一些软膏类药物;冻疮如果已经破损,就擦些预防发炎的药物。

 

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冻疮多因体虚弱,阳气不足,皮肤肌肉受严寒空气侵扰时间过长,以致气血运行不畅,遂致气血寒凝淤滞所致。因此,按摩治疗本病,应以温阳散寒、消除患处淤滞、促进血液循环为原则。

 

手部按摩

 1.拇指按揉阳池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刺激此穴可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全身,驱散寒气,故对冻疮有治疗作用。

2.拇指、食指捏拿合谷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合谷穴是人体养生要穴之一,经常按摩此穴可使一身气血充盈、通畅,故对头面部及手部的冻疮均有治疗作用。

3.拇指指腹按揉阳溪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此法可促进头面部的血液循环,对耳部以及头面部出现的冻疮有治疗作用。

 

足部按摩

拇指点按涌泉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按摩此穴可增强体质,使人精力旺盛,提高身体抵抗寒邪的能力,故对冻疮有治疗作用。

 日常保健还可以做如手部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摩擦,使其发热,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其次是大腿的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摩擦大腿根,一下一上为一次,两种局部按摩也是预防冻疮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