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体外受寒邪之后,则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以致气血瘀滞,肌肤失去温养而发病,轻者限于皮肤浅部,重者则肌肤坏死、溃烂且不易愈合,甚至损伤筋骨。
冻疮初起时,患处会出现一角硬币大小的硬块,充血、红肿,继而麻木、灼痒,特别是捂热以后更是奇痒难忍。
如若不采取防治措施任其发展,患处皮肤则会由灰白逐渐变成暗紫色,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似乎一触即破,疼痛剧烈。溃破的水泡,形成一个个不易愈合的溃疡。
若再不医治,溃疡面会纵深发展,伤及筋骨,造成皮下组织坏死。坏死的组织结痂、脱落,收口缓慢,可能缠绵长达数月,乃至春天气温回暖时才能告愈。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的养生观,那么冬天我们如何预防冻疮的发生呢?
注意保暖
之所以产生冻疮的基本原因是天气寒冷,所以要对一些容易发生冻疮的部位严加保护。例如:手指、手背、面部、耳廓、脚趾,脚后跟等部位。
适当食补
冬季寒冷,人体热量不足也是产生冻疮的主要原因。要加强维生素E,维生素A等摄入量。例如核桃,胡萝卜等;阳虚者应选择吃些牛肉、羊肉、鹿茸,肉桂等温补食品以增强身体耐寒能力;也可吃些热性的食物,如胡椒、生姜等,也会起到一定的御寒效果。冬季养肾也可吃些黑色食物。中医认为,黑色食品能入肾强肾,冬季可选择黑米、黑芝麻、黑木耳,黑枣等食物。
加强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或随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性,是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但勿在户外活动时间过长,在室内也不可久坐不动。可以随时做一些活动,如手相互揉搓。同时还应注意穿着的舒适性,鞋袜的大小要松紧适宜,不要过紧、过小,以免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鞋垫,要选用一些吸汗性好的、透气性强的。
温水浸泡
如长时间在外手脚受冻、冰冷,回家第一步是将受冻的部位用温水浸泡,15-30度为宜,然后揉捏。促进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如果已有冻疮的人不能直接用热水泡或者用电暖器来烤,这样可能会加快冻疮的溃烂,冻疮需要循序渐进的来复温。
积极治疗
对已发冻疮初浅的部位,可采用温水浸泡后,揉搓等发热后涂擦一些软膏类药物;冻疮如果已经破损,就擦些预防发炎的药物。
穴位按摩
手部按摩
足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