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生儿科病房开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应急演练。雷后兴院长到现场指导。
"手术室有个33周早产儿分娩5分钟后出现呼吸窘迫,请新生儿科医生马上到手术室1号间会诊"电话那头的巡回护士急迫地说,此时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开始了转运的准备。片刻之后,新生儿室的门铃响起,杜晶护士第一时间冲到了病人通道接过助产士手中早产儿。患儿体重2公斤,松开包被,将新生儿放置已预热好的辐射台上,动作轻柔,规范,开始了肌张力等检查,并同时口述:头颅无血肿,呼吸促,有呻吟,观察宝宝口中有吐泡泡。
紧接着新生儿科吴俊副主任赶到了现场。护士甲:"目前情况,呼吸费力,三凹征明显,血氧饱和度下降,四肢苍白,末梢发绀,肌张力减弱……"一边说着一边挤压这手中的呼吸皮囊。吴俊主任立即下口头医嘱:"准备做好气管插管准备,3.0号插管,通知放射科急诊床边胸片。 "气管插管用物准备完毕"声音响亮的护士乙。吴主任娴熟规范的带上了无菌手套,像是盛大的演出拉开帷幕。他微眯着眼睛,精准地把可视喉镜放入模型宝宝口中,拇指和手指灵活地定位,将插管轻而易举的插入,退出喉镜,犹如绳索搭在了城墙上,准确熟练的动作看起来信任可靠,不拖泥带水的行动更是让紧张的气氛松一口气,插管顺利完成!
雷后兴院长在对此次演练作的指导和点评中说,此次演练大家积极参与到角色扮演这种生动的演练方式中,将护理抢救过程中的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固定、面罩加压给氧等重点环节逐一进行标准化操作。在整个演练过程中,根据病情的变化,组织安排场景和角色,每位参与演练的人员全身心投入,观察病情、呼救、抢救、记录,现场气氛紧张有序,观摩的护士们医生们也认真观看学习。全体人员仿佛置身于紧张的实战救治工作中。新生儿科力争打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医疗救治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