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养生须防“秋老虎”
作者健教科时间2018-08-07 15:32:00

今年的夏天,可谓难熬,连番高温令人叫苦不迭。87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顾名思义,意味着秋天即将到来。但从气象学来说,划分季节要依据“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秋天。今年的三伏天又是“加长版”,共计四十天,所以即使立秋,气温也很难出现明显起伏。此时仍需谨防“秋老虎”,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按照节气来说,立秋虽然来了,但不意味着气候整个有了秋天的感觉。

刚刚立秋,暑气和湿气还没有彻底消退,秋天的燥气却已经开始滋生,所以,此时饮食养生既要防暑,又要润燥。

暑气渐消燥气渐长 日常饮食注意啥?

按传统观点来看,阴阳互相对立制约,暑邪和燥邪都是阳邪,这也是说‘秋冬要养阴’的原因之一。”有专家表示,此时,过凉的食物适当减量,防止去暑过度;辛辣食物属阳要少吃,滋阴的食物要加上,防止损阴精,秋补不能乱补,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秋天养生应以注重防止燥邪对人体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而燥邪首当犯肺,又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故养肺润燥是关键。

那么,立秋后应该如何调养?

一、饮食调养

少辛增酸,以润肺为主。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容易出现胃口、消化变差的情况,再加上暑湿、炎热和生冷饮食的折磨,人们身体的阴气和阳气都多少受到了损伤,立秋后饮食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

中医认为,辛入肺经,适量的辛味可助肺气。所以在秋天健康的人可以少量吃些辛味食品,可增强肺气,克制肝气,防止肝气过盛。另一方面,酸味食品能增加肝脏的功能,所以还要增酸,以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根据这一原则,在秋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椒等,而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柚子、葡萄等。

秋季养阴以滋润为主 ,是秋季的主气。在秋季人体往往容易发生咽干、鼻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秋燥伤津犯肺的症状。故此时饮食调养应以清淡、滋润为宜。萝卜、西红柿、木耳、鸭肉等清热、养阴的食物这会就成了理想饮食。

应适量多饮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多吃芝麻、糯米、蜂蜜、梨、荸荠、葡萄、莲藕、柿、莲子、百合、菠萝、香蕉、银耳等柔润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

“总的来说,此时的饮食就是要注意除湿润燥,应对气候变化。

秋季可食这些药膳: 

蜂蜜白萝卜饮

白萝卜400克,洗净去皮切碎,用洁净纱布包好榨出汁,每次取60毫升加蜂蜜一匙,调匀吞服,一日三次。连服3-5天。本方对便秘者疗效更佳。

 杏仁炖雪梨

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一个洗净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加冰糖20克,放水适量,置锅内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连服3-5天。

二、情志起居调养

  心态平和,少悲忧从五行的对应来看,夏季容易烦躁,秋季容易产生悲忧的情绪,此时应调整好心情,注重收敛神气、宁神定志,做到内心宁静。适当参加一些避暑郊等活动,登高望远,非常有建立良好的情绪。而调摄重,应做到早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