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尿液中含有尿色素、尿胆素、尿胆原等物质,大多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尿液的颜色受饮食、药物、运动及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很多常用的药物也可以导致尿液变色。现总结了一些可能导致尿液变色的药品,以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鉴别。
1.抗菌药物
利福霉素类目前常用的主要是利福平、利福喷汀及利福布汀,利福霉素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含芳香共轭基团,可使尿液呈不同程度的红色,该类药物排泄途径广泛,同时可导致泪液、唾液、鼻腔分泌物、汗液等多种其它分泌液呈不同程度的红色。
硝基咪唑类药物属于芳香性硝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其溶液通常会呈现为紫红色,这种呈色反应是芳香性硝基化合物的鉴别反应,因此该类药物在碱性的尿液中往往可呈现出一定的颜色,该类药物主要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等,均有用药后尿液呈特殊颜色的报道。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阴性致病菌,部分真菌、原虫有杀菌作用。本类抗生素目前常用的有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前者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尿液中浓度高,尤其适用于泌尿道感染;后者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口服用于肠道感染。硝呋太尔是一种新型硝基呋喃衍生物,抗菌谱覆盖细菌、真菌和原虫,用于妇科泌尿道感染。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及其体内代谢产物呈不同的黄色,会导致尿液黄染。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可见尿液颜色变化,有引起粉红色尿的报道,尤其儿童用药时可出现非血性红色尿。该药25%~29%以代谢产物形式从尿液中排泄,可能是代谢产物将尿液染色所致。
2.蒽环类抗肿瘤药
该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一大类抗肿瘤药物,基本骨架为7,8,9,1D—四氢—5,12并四苯,简称为蒽环酮,该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呈橙红色至紫色,可致尿液染色。包括阿霉素、表柔比星、柔红霉素及伊达比星等蒽环类药物,用药后1~2日内可出现尿液红染,一般在2日后消失。
3.维生素类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该药本身为黄色,主要经肾脏排泄,大量服用维生素B2可致尿液呈鲜艳的黄色或橙黄色。维生素B12类药物即氰钴胺、甲钴胺、腺苷钴胺和羟钴胺,是一类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因含钴而呈色,该类药的的水溶液均呈红色,需避光保存。补充该类药物可引起皮肤、尿液及其他体液红染。
4.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该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为吩噻嗪的衍生物,具有硫氮杂蒽母核。该类药物主要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甲硫哒嗪、丙氯拉嗪等,经肝脏P450酶氧化代谢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由肾脏经尿液排泄可致尿液染色。阿米替林虽不属于酚噻嗪类药物,但结构中所含的三环共轭结构也是类似的呈色基团,可导致尿液呈蓝绿色。
5.华法林
华法林是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在临床时应用广泛,华法林以肝脏代谢为主,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很少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华法林以原形式从尿排出。香豆素类化合物大多在不同的pH条件下呈现不同颜色,华法林及其代谢产物在碱性尿液中可致尿液可呈红色至橘红色,尿液pH值小于4时,颜色可消失。由于华法林极易导致血尿等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现尿液染色时应谨慎辨别尿液中的红色是血尿还是药物代谢产物引起,不宜仅凭患者主诉就诊断为华法林致出血,错误地给予停药处理。
6.其他类药物
依帕司他:用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该药及其代谢产物含多个不饱和共轭结构,口服由肾脏经尿液排泄后可致尿液呈褐红色。
左旋多巴:本身无药理作用,进入中枢后转化为多巴胺发挥抗帕金森病作用,多巴的代谢产物为高香草酸和3,4-二羟基苯乙酸,二者均无特殊颜色,但结构中含苯羟基结构,在尿液中接触空气易被氧化成醌类物质,从而呈现一定的暗色,在尿液久置后尤其明显。与之类似的是甲基多巴也可使尿液久置后变色。
临床上发生尿液变色,尤其是红色尿需注意与泌尿系毒性药物所致血尿相鉴别,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环磷酰胺(抗肿瘤药)等泌尿系毒性强可致泌尿系损伤导致血尿,在排除药物引起的无害的染色情况下,应及时就诊,避免损伤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