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小儿常见的皮肤病,且与哮喘相关。数据显示,6-12月龄的婴儿罹患湿疹的概率为75%,儿童期湿疹的患病率为12%-25%。国医大师王烈教授曾提出,湿疹为“哮喘苗期”之一,“苗”是植物初出之嫩芽,在这里象征着疾病的早期征兆和表现。研究表明,有19.8%的湿疹患者同时存在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哮喘、鼻炎等过敏相关的疾病史。综上,小儿湿疹不容忽视,应积极治疗,避免为哮喘留下隐患。
临床表现以红斑、丘疱疹、瘙痒、渗出和结痂为主,常发生在脸颊、颈部、额部、头皮,严重者可出现四肢部位的湿疹。病程不规则,数月到数年不等,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湿疹,造成哭闹不安、入睡困难、食欲下降,影响生活质量及正常发育,导致身心健康的双重损害。治疗上,抗组胺类药物及激素类药膏带来的不良反应渐趋显现,常因湿疹反复就医,部分患儿疗效欠佳。
中医将小儿湿疹归为“奶癣”、“胎敛疮”、“湿毒疮”等范畴。小儿抗邪能力差,脾胃虚弱,对环境改变的适应力欠佳,外邪进入体内不能排出,损伤阳气,使免疫力降低,久之,皮肤呈现苔藓样改变,形成慢性湿疹。本病的治疗,主要以下面三种方法为主。
1.中药口服
自古素有“治病不治皮”之说,皮肤类疾病为医家亟待攻克的难题。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不局限于皮肤本身,通过调和脏腑功能,促进阴阳平和,以里治表,增强免疫能力。在治法上分三期,早期以祛风除湿为主,中期加入健脾益气之品,后期则重在益气养阴,平衡小儿肺脾肾虚的特点,避免哮喘的发生。
2.中药外洗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部分小儿服药困难,此法是将中药饮片熬成药液熏洗或药浴,可直接作用于肌肤,达到除湿解毒、止痒祛风的目的,使用方便,可防止病情迁延。
3.穴位贴敷
小儿湿疹与免疫力低下及过敏反应相关,贴敷是将中药研细末调成膏状,敷于患处及足三里等具有增强脾胃功能及调节免疫力的穴位,减轻患儿的过敏及炎症反应,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
另外,家庭护理尤为重要,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穿衣宽松,避免化纤衣物的接触,避免刺激性强烈的洗护用品;饮食物及口水浸渍皮肤时应及时擦拭清洗;进行适宜的户外运动,逐渐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保证合理的饮食结构,提供平衡的膳食营养,确保营养素的均衡,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