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长“针眼”了,怎么办?
作者眼科时间2023-03-13 00:00:00

"医生,你快帮我孩子看下,我孩子的眼皮上长的什么?他说又疼又痒的,这是长“针眼”了吗?"最近,我院眼科医生接诊了多位眼皮处长红色颗粒的患者,医生提醒,眼睛长了红色颗粒可能是结膜炎、麦粒肿等情况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采取对症治疗,防止延误病情。  

怎样判断是麦粒肿?

老百姓常说的“针眼”,又称麦粒肿或睑腺炎,是眼科门诊非常常见的疾病。发生麦粒肿的原因是眼皮里面的腺体感染导致的,通常表现为睫毛根部附近的小包(外麦粒肿),或者眼皮里面摸着一个硬结(内麦粒肿,也叫睑腺炎),局部皮肤往往发红,摸着有点热,有点痛,磨眼睛。

中医上认为麦粒肿属“胞生痰核”范畴,临床多由恣食肥甘厚味,脾湿健运,湿痰凝聚,上阻胞睑脉络,与气血混结而成。

如何治疗麦粒肿

1. 首先要去医院确诊,除外其它眼部疾病。如果明确是麦粒肿,可以用抗生素滴眼液、眼膏,每天三次滴眼、涂眼皮,睡觉前再用眼药膏再涂一次眼皮和眼睛里面。如果加重,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有些患者用药也控制不住,则需要做手术。

2. 炎症早期,在局部用药的基础上,可以配合“热敷”促进炎症吸收。每天3次,每次15分钟,热毛巾敷眼,毛巾不要太烫,以免烫伤。

3、 如果情况加重,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排除严重眼科问题。如果持续加重或者发烧,建议再次去医院就诊,如果诊断考虑为单纯的麦粒肿,可以继续局部用药,或加用口服/静脉点滴消炎药,一般等脓肿冒白头还没有破的时候去医院,由医生切开引流脓液。如自行用手挤,可能导致炎症逆行向上,严重甚至会引发颅内感染。

4、中医“胞生痰核”病治疗以化痰散结为主,辅助以健脾消食,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局部按摩加湿热敷以促其消散。

中医治疗在眼药水及药膏的基础上可加予耳尖放血疗法、点刺疗法等进行治疗,有利于消减急性期的肿胀不适、炎症反应及远期预后恢复,同时辅助予中药口服及外敷治疗,疗效更佳。

日常要注意什么?

1.少吃油炸辛辣的食品,可能会促进睑板腺分泌旺盛并加重阻塞。

2.红肿热痛消退之后,经常热敷,能让睑板腺里面硬块的油融化,然后做睑板腺按摩。简单地说就是上眼皮,从上往下推,下眼皮从下往上推,让管道疏通。热敷之后一定要配合按摩,要是不按摩的话,等凉了,油脂还是堵在里面。睑板腺像梳子一样,上下各有一排,如果一条管道堵了,就会长一个霰粒肿,如果感染了,就会长一个麦粒肿。所以一定要坚持把管道疏通了,可以预防类似疾病的发生

3.平时勤洗手,注意不要用脏手揉眼,否则容易将细菌带入眼内引起感染。

4.不熬夜,多运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