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养生:顺应自然规律的智慧健康之道
作者规培中心 王佳丽时间2025-02-17 11:25:43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黄帝内经》的经典论述,揭示了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养生智慧。四时养生强调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和特征,来调整生活作息、饮食习惯与情志管理,通过天人合一的理念实现未病先防。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遵循自然法则的养生哲学愈发显现其重要价值。


春三月:生发之季养肝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气候特征:阳气初升 风多干燥  

养生重点:疏肝理气、助阳升发

饮食建议:

①多吃嫩芽绿叶:香椿芽拌豆腐、荠菜饺子  

②适量辛味食物温补阳气:韭菜炒虾仁、葱姜焖鸡  

③少吃性寒食品,如: 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④增甘少酸:少吃酸味食物,控制醋、山楂摄入量,让肝和其他脏腑处于平衡的良好状态

⑤养生药膳: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

起居作息:遵循"夜卧早起"原则(建议22点睡6点起)。

穿衣原则:莫忘“春捂”,“下厚上薄”护好腿脚,注意颈项部位防风保暖。

运动保健:

①晨起梳头百下促进阳气升发;

②推荐八段锦、太极拳等和缓运动生发阳气,使精神饱满、神清气爽;

③禁忌:避免大汗淋漓消耗阳气。   

情志调节:保持内守,不能动怒,保持思想形体舒坦放松,以应春生之气。多听轻快民乐;阳台种薄荷清新香气疏解郁气;踏青出游接触新生草木、高声呼喝增阳气,舒畅心情。

夏三月:盛阳时节护心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气候特征:暑热夹湿 心气易耗

养生核心:养心护阳、清热祛湿

饮食调理: (宜清淡少油) 

①清热解暑:苦瓜、丝瓜、杨梅、乌梅、李等食物;

②清热祛湿:如冬瓜、西瓜、绿豆、薏仁、土茯苓等;

③减少耗伤:少吃苦味、冰冻食物,防止耗伤心气和损伤脾胃。  

③养生药膳:冬瓜薏米老鸭汤、绿豆粳米粥、菊花茶;

*养生提醒:生姜贴肚脐,防空调腹泻。 

起居作息:  

①晚睡早起(不超过23点),午间小憩(15-30分钟),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保护心气;

②纳凉须知:空调温度27℃+薄毯盖膝,过度乘凉,以免损伤阳气; 

③防晒降温:家居安静通风,外出防晒防中暑。 

运动保健:  

避开11-15点紫外线高峰时段,推荐水中/室内运动

①傍晚游泳:去氯小妙招(泳后白醋冲澡)  

②室内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招式  

③禁忌: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运动后猛灌冰水易致心肌缺血。 

情志调节:  

保持平和快乐、切勿急躁发怒,使情志舒畅,以应夏长之气。


秋三月:收敛之令润肺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气候特征:燥气当令 温差增大

调养关键:滋阴润肺、防秋燥伤津 

饮食调理:

①滋阴润肺:银耳莲子羹润肺,雪梨川贝止咳,芝麻核桃滋阴;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②宜吃酸味果蔬,收敛补肺;  

③少吃辛辣厚味,以免发散泻肺。

④适量进补,提倡食补:“秋季进补,冬令打虎”,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  

特别叮嘱:螃蟹配姜醋,脾胃虚者限量 

起居作息:

①“早睡早起”(建议21点睡6点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 

②清晨开窗通风15分钟换气;每周晒被子拍打去尘;加湿器放客厅不放卧室; 

③不宜过早、过多地增添衣物,“秋冻”能增加人的耐寒能力,但体弱多病、阳气不足的人应及早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运动保健: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爬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调节情志、增强心肺功能;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法改善肺功能  

禁忌:注重鼻腔保湿,避免张口呼吸引发咽干 

情志调节:  

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产生凄凉、犹豫或悲伤情绪。

冬三月:封藏之时补肾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气候特征:寒气凛冽 阳气内收  

养护原则:补肾温阳、避寒就温 

饮食调理:  

①适当减少含盐量过高食品, 增加苦味食品,使心气得到补养,就会避免肾水旺而损伤心火;

②宜吃食物:高粱、大枣、果仁、龙眼肉、羊肉、鸡肉、鸽肉、鹿肉、黄鱼、鲈鱼等;

*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核桃: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栗子:健脾养胃、补肾强骨。

③尽可能少吃硬物、火烤爆的食物。冬至日食用小豆粥可提高抵抗传染病的能力;

④养生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补,板栗烧鸡健肾,黑豆红枣粥养血 

冬季误区:过量麻辣火锅损伤胃粘膜 

起居作息: 

①早卧晚起(建议20点睡7点起),保证充足睡眠,早睡养人体阳气,晚起养人体阴气,使阴阳调和;

②去寒就温,保养阳气。穿衣做到轻、软、暖、舒适,注意足部保暖,护阳固阴,预防疾病发生;

③晒太阳秘诀:背对太阳晒督脉(9-10点最佳)    

保暖重点:腰腹贴暖宝宝随身灸 

保健足浴:气虚者: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

高血压:桑叶、夏枯草各30克、钩藤、菊花各20克。

肾虚血瘀者:当归、赤芍、红花、川断 各30克。

中风后遗症:决明子30克、石斛30克、夜交藤30克。

神经衰弱:茯神20克、枣仁30克、合欢花30克。

胃寒气滞疼痛:制香附30克、木香20克、干姜20克。

冬季皮肤干燥,容易皴裂 :桂枝、红花各20克、银花30克。

运动保健:  

冬季活动锻炼,不宜起得太早,最好等待日出以后,应选择活动量较大的动作,体出微汗最宜,以达避寒取暖,精、气、神内收。如:室内八段锦、导引术。  

禁忌:大汗伤阳;清晨空腹晨跑易诱发心梗 

情志调节:  

保持安静内蓄,少操心,避免寒冷之气侵袭,否则,损伤肾脏,肾精不足,来年春天生发之气不足,影响身体抵抗力

正念冥想:专注呼吸缓解年终焦虑


结语: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时养生的精髓在于动态调整中维护机体平衡,通过自然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构建健康防线。在实际应用中,养生建议应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调整,严重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正是教我们在日常细节中把握生命节奏,愿大家四季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