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湿气渐重,湿润的气候容易导致人体湿气困脾,影响脾胃功能,需注意除湿健脾,预防湿气引发的各种不适,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身体困重乏力、头昏等。中医认为此时养生应注重调养脾胃、祛湿固本,防范“湿邪”侵体,损伤阳气。
一、起居作息:
顺应阳气,防湿护身
1. 早睡早起,夜卧不超23:00
晚11点前入睡,晨6—7点起床,顺应阳气升发,避免熬夜耗阴。
2. 适度运动,微汗为佳
晨起打太极、八段锦或散步,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耗损阳气。
3. 避湿保暖,护关节
雨天减少外出,居家用空调除湿;穿衣“下厚上薄”,重点保护肩颈、膝盖,防止湿寒入侵。
4. 勤晒被褥,防过敏
阳光充足时晾晒衣物被褥,减少螨虫滋生,预防花粉、尘螨过敏。
二、情志调养:
疏肝解郁,平和心境
1. 踏青疏肝
多到户外踏青、赏花,接触自然绿色,帮助肝气疏泄,缓解春困、抑郁。
2. 忌怒忌躁
遇事深呼吸,按压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降肝火;听舒缓音乐或练习静坐冥想。
3. 社交减压
与亲友交流、品茶谈心,避免情绪郁结引发肝郁气滞。
4. 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我们喜欢并擅长的活动,比如,读书、绘画、旅行、摄影等,可以增加快乐和满足感。
三、饮食调理:
健脾祛湿,少酸多甘
1. 祛湿食材
薏米、赤小豆、茯苓、山药、白扁豆煮粥或煲汤;冬瓜、玉米须利水消肿。
2. 护肝养脾
多吃菠菜、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少食酸味(如山楂、柠檬),适当增加甘味(南瓜、红枣)以健脾。
3. 时令美食
香椿(焯水后凉拌)、春笋(配瘦肉炖汤)、蒲公英(嫩叶清炒)清肝解毒。
4. 禁忌提醒
忌生冷(冰饮、刺身)、油腻(炸物、肥肉),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四、中医外治法:
祛湿通络,调和气血
1. 艾灸养生
足三里(膝下3寸):健脾胃、化湿气。
中脘穴(肚脐上4寸):调理中焦,助消化。
每周灸2-3次,每穴10分钟,虚寒体质尤宜。
2. 拔罐刮痧
背部膀胱经(脊柱旁1.5寸)拔罐或刮痧,助排湿毒,湿热体质适用。
3. 药浴泡脚
艾叶30g ,生姜5片煮水泡脚,可驱寒除湿,改善下肢水肿。
五、养生茶饮与药膳
茶饮推荐
1. 食凉茶陈皮茶饮
食凉茶5g、陈皮6g、白术6g,沸水冲泡,可健脾化湿。
2. 苹果山楂饮
苹果300g、山楂汁100ml、白糖100g,可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消食化积。
3. 玫瑰和气饮
玫瑰、梅花、炙甘草、大枣、生麦芽等,可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缓解春困。市民朋友可以关注丽水市中医院公众服务平台,进入就医服务-便捷购药页面,依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挑选适宜的中药养生茶饮。
药膳食谱
1. 山药薏米芡实粥
山药50g、薏米30g、芡实20g、粳米100g,煮粥可健脾祛湿。
2. 茯苓白术鲫鱼汤
鲫鱼1条、茯苓15g、白术10g、生姜3片,炖汤,可利水消肿。
3. 香椿豆腐羹
嫩香椿50g、豆腐200g切丁,勾芡煮羹,可清热健胃。
4. 莲子炖猪肚
莲子50g、猪肚一个、盐3g、酱油3ml、料酒10ml、葱姜适量,可健脾胃,益心肾。
其他如黄芪枸杞炖鸡汤是谷雨时节的滋补佳品,黄芪补气固表,枸杞滋补肝肾,鸡肉富含蛋白质,三者结合可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