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开学季到来,看到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踏入校园,是否也回忆起了自己的读书时光?
五彩缤纷的橡皮、款式多样的修正液、洁白的作业纸......这些都是陪伴我们度过整个学生时代的趁手文具,它们曾经让我们爱不释手,承载着青涩的美好。殊不知,美好的另一面,可能还暗藏着不为人知的安全隐患。
现在,让我们搭上时光机,回到那段既熟悉又“陌生”的时空,看看你的文具袋中都有哪些隐藏的“危险秘密”。
香味橡皮的“甜蜜诱惑”
作为学生日常使用频率极高的文具,橡皮总是被制作得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甚至还带有甜甜的香味,但抛去外观,其组成成分并非全然对人体友好。现代橡皮,尤其是塑料橡皮,通常以聚氯乙烯(PVC)或热塑性弹性体为基础材料,这类材料在未经处理时较为坚硬,缺乏擦除纸面字迹所需的柔软性与延展性。因此,厂家往往会添加一定量的增塑剂,以改善橡皮的手感和可擦性能。
然而,并非所有增塑剂都是安全的。在一些劣质橡皮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 DEHP、DBP 等)。这类物质被科学界广泛认定为内分泌干扰物(EDCs),可能对儿童的发育、免疫系统及生殖系统造成潜在危害。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在频繁使用橡皮过程中,可能通过手口接触甚至咀嚼等途径摄入有害物质,增加了暴露风险。
市面上的香味橡皮形形色色,以水果、糖果或花香等气味吸引儿童。这类香味多通过添加合成香料实现,一旦添加不当,可能含有某些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或具有过敏风险的挥发性有机物。此外,浓烈的人工香味会掩盖其他刺激性气味,容易导致儿童误以为这是“可食用品”,从而引发误食事件,值得警惕。
所以在选购和使用时应认准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家长和教师还需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明确告知香味橡皮不可食用。
修正液的“隐形”风险
橡皮擦除铅笔痕迹,当用中性笔写错字时,一滩白白的液体就能将其完美遮住,这是修正液的妙用。然而,这类涂改的好帮手,其潜在的化学安全风险却往往被忽视。许多使用过修正液的人对其刺鼻气味记忆犹新,而这种气味的来源,正是其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它们具有较高的挥发性与一定毒性,在密闭空间或长期接触的情况下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修正液的主要成分包括遮盖剂(如二氧化钛和树脂乳液)和溶剂系统。其中,溶剂的作用是溶解树脂,使其便于涂抹并在空气中迅速干燥。传统修正液多采用甲基环己烷、环己烷、环己酮等有机溶剂,这些物质本身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快干”效果,违规添加氯代烃类溶剂(如三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仿等),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容易通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体内,对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产生潜在毒性,其中部分物质甚至被列为疑似致癌物。
此外,这些挥发性有机物在短时间内可能引发头晕、恶心、喉咙不适、眼睛干涩等症状,长期暴露(尤其是对儿童)则可能影响神经发育和免疫功能。
为了减少 VOCs 的暴露风险,现在还有水基修正液,以水作为主要溶剂,尽管存在干燥速度慢、不适配部分墨水的问题,但其安全性更高、气味较弱。
总之,在使用修正液时,建议优先选择标明“无毒”或“水性”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产品,并尽量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另外,对于儿童,使用修正带等物理遮盖类产品也是一种不错的替代选择,可以进一步降低化学物质的暴露风险。
荧光增白纸的“美白”代价
我们日常使用的作业本、笔记本或打印纸,有一部分会呈现出一种异常“洁白明亮”的颜色,这种视觉效果并非天然纸浆所具备,而是通过添加荧光增白剂实现的。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明显看到这些纸张发出强烈的蓝紫色荧光,说明其增白剂含量较高。
荧光增白剂是一类能吸收紫外光并发射出蓝紫色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通过光学补偿掩盖纸张本身的黄色调,从而在人眼视觉上制造出“更白更干净”的假象。常见的增白剂包括二苯乙烯类、三嗪类和香豆素类衍生物,这些物质在造纸过程中被加入纸浆或表层涂层中。
虽然荧光增白剂的毒性相对较低,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合规,但仍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一些增白剂具有一定的致敏性,长时间接触皮肤后,可能引发轻微的接触性皮炎、瘙痒或红斑等反应,尤其是在皮肤破损的情况下或潮湿环境中更易被吸收。
其中,儿童面临的风险更值得关注,尤其是书写、翻阅频繁的儿童,他们更容易通过皮肤接触或行为习惯暴露于这些潜在的有害成分。这些物质可能通过迁移途径暴露——当儿童发生咬纸、揉搓纸张后进食等行为时,可能导致微量化学物质经口摄入。
因此,一些劣质纸张在没有标识的情况下,为追求外观白度而过量使用增白剂,这种“高白度”是以环保和健康为代价的。在选择纸张时,消费者不应被“越白越好”的观念误导。真正安全的纸张颜色应略显自然的微黄或米白色,这种柔和色调不仅对视力更友好,也更有可能是低增白剂或无增白剂的产品。
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在文具安全监管方面也持续加码。最新的《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于 2022 年 2 月 1 日起实施,对文具产品的多项安全指标作出明确规定或修订,标志着我国文具安全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保障学生健康筑起了重要防线。
我们相信,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推动下,才能让真正安全、环保、适龄的文具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生产、选择安全文具不仅是对孩子健康的守护,更是对他们美好未来的责任担当。